谁来保证民间寻亲力量的真实?“寻人扑克”掀起的非议让他站出来澄清———如果靠寻人赚钱,那是良心泯灭!
■寻人给他带来名气
■收费给他带来质疑
□文/图 本报记者 尹安学 通讯员 王家国
除了生存和死亡,人还有第三种存在状态吗?有,那就是失踪!
人口失踪让家庭破碎,这越来越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沈浩,一个下岗后自主创业的年轻人,五年前创办了一个寻人启事网站,帮助100多个家庭找到失踪的孩子。
作为目前国内寻人的知名民间人物,沈浩这几天来广州散发“寻人扑克”引起多方关注,也遭遇质疑:谁来保证民间寻亲力量的真实性?“寻人扑克”是不是一种做秀的方式?
昨天,正在筹划进一步寻人行动的沈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每年国内失踪人员达到数十万,自己的力量很微弱,“我没办法做到全公益,但我肯定不会靠寻人赚钱,那是良心泯灭”。
[两大疑问]
疑问一:“寻人”扑克不尊重光做秀?
广东家长称,找儿子都花了上十万元,机会再小也要试试
这次来广州,沈浩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免费散发了寻人扑克牌,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此举对寻找失踪人员有帮助,但一些人认为帮助不大,扑克牌是一种娱乐工具,在这个娱乐工具上印上可怜的失踪小孩的头像,既是对失踪小孩及其家人的不尊重,也无形中异化了扑克牌的娱乐功能。
其实,这副扑克牌在南京首发时,沈浩也遭遇了同样的非议。有人认为,沈浩制作寻人扑克牌,有利用求助者急切的心理赚钱的嫌疑。
对此,沈浩解释,以前美国可以制造扑克牌通缉恐怖分子,河南荥阳公安局也曾发放了50万副扑克牌,通缉杀人犯,“为什么就不能用扑克牌寻找失踪人员呢?”
他认为,扑克牌是传播信息的一个载体,只要能找到失踪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利用一下?娱乐的同时,帮助一下他人,不也很好!不过,他也认为,与印通缉犯相比,扑克牌上印失踪孩子的信息的确有些沉重,但拿着印有恐怖分子头像的扑克娱乐,难道人们没有一点害怕的成分?他认为,现在寻人十分困难,大家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失踪人员早日与家人团聚,让家庭悲剧早日消失。
这次在“寻人扑克”上,有两个广东失踪小孩的资料。汕头的郑进伟说,自己孩子失踪后想尽办法,也没有其踪迹。现在有扑克牌这种新形式,不妨一试。“虽然别人认为沈浩收费不低,但是我觉得交600元钱是很少的,为了找儿子,我都花了10万元了。”广州从化的李奕平说,他现在就把希望寄托在扑克牌上,“我知道机会很小,但是也要试试”。
疑问二:利用家长急切心理赚其钱?
沈浩坦言收维护费还是要贴钱,但名气大确有“好处”
个人创业的沈浩为什么要创办一个寻人网站?他是不是利用失踪家长的急切心理,谋取不正当利益?
对此,沈浩告诉记者,自己早有帮人寻亲的想法。1989年7月,一个读初中的女孩突然失踪,看着女孩家人伤心的样子,他索要了女孩的照片,经常展示给人看,希望能有女孩的线索。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结果。
2001年1月初,他看到一篇报道,湖北宜昌三个女孩离家出走会网友。沈浩顿时冒出一个想法:这三名少女因为网络失踪,何不通过网络把她们找回来呢?当月,精通网络的沈浩很快办了一个寻人启事网站,帮助那些寻找丢失亲人的人。“失去孩子的家人个个心急如焚,他们的钱怎么能赚!”沈浩说,自己还在创业,没有太多的钱维护寻人的经费,需要收一定的费用。比如这次制作1万副“寻人扑克”需要2.2万元,自己去各地出差也需要上万元费用。沈浩说,“寻人扑克”印的资料每人收取600元,并不够支出;其实,每年寻人需要倒贴不少钱。
在其寻人网站的首页,有这样一个公告:“这是一个以发布照片为主的网站,同时它也是一个付费网站。付费是有风险的,希望求助者考虑好再作决定。”但沈浩还是对低收入家庭寻亲、革命军烈属寻亲等免费。
沈浩也透露:“全国最大的寻人网站创办成功后,自己名气大了,创办的另外一个商业网站生意越来越好,我不需要靠寻人网站赚钱。”
上图:寻人扑克背后,是一个个的家庭悲欢离合
寻人网广东浏览量居前
离家出走趋势:上网成瘾 男孩居多 寒暑假为高峰
沈浩是安徽人,他创办的寻人启事网站也设在安徽,但沈浩说:“我在广东有很多‘粉丝’!”
他说,自己的网站是在2001年创办的,今年5月1日,网站开始在线统计浏览量,广东的浏览量一直排在各省市前两名。但浏览量大,并不表明广东失踪人员最多。沈浩解释,五年来,在他的网站上有5000多条失踪人员信息,其中有692条信息反映孩子在广东丢失,或者丢失孩子的家属在广东,“其实,我从自己网站上掌握的信息来看,在广东丢失的孩子,主要是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丢失的”。
五年掌握的5000多条信息中,失踪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沈浩介绍,主要是15-18岁的青少年,这些孩子一般在读初中到高二左右,整天沉溺于上网,遭到家长或者学校的反对后,悄然离家出走。当然,在一些地方,被拐被骗的还占相当的部分。
“现在上网成瘾,然后离家出走的越来越多”,沈浩感叹:“每年的寒暑假是孩子走失的两个高峰期,离家出走的多半都是男孩子。”
结合掌握的人口失踪案例,沈浩分析指出,1-10岁儿童失踪多数是被坏人拐骗,家长看护孩子切忌大意;对中小学生,家长要与孩子加强沟通,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对自理有问题的老人,儿女应随时在他们口袋里放一张纸条,写明老人资料以及与家人的联系方式。
查IP网上寻人越来越难
查找出走少年:索要QQ、MSN查询上网地通知家长
5年来,沈浩帮助寻人遵循这样一个模式:自己的手机在网站上公布并24小时开机,任何人需要他提供帮助,可以在网站上留言,也可以直接打他的手机。对网上留言,沈浩坚持每天查阅,立即回复,一有线索或者求助者碰到紧急情况,沈浩就会亲自前往帮助,或者请求当地的志愿者予以协助。
离家出走的少年一般都与网瘾有关,沈浩接到求助后,马上就会向求助者索要失踪人员的QQ、MSN等联系方式,然后通过查询他们的IP地址,查找他们的下落。
上个月,甘肃平凉有个小孩离家出走,家长给沈浩打来电话,沈浩马上根据家长提供的孩子QQ号,查出这个小孩儿原来在宁夏,正在网吧上网。沈浩马上将这一信息转告孩子家长,并叮嘱孩子家长与网吧附近的派出所联系,很快,孩子被找了回来。
沈浩说,仅靠获取失踪人员的IP地址,他已经帮助100多个家庭寻找到了离家出走的孩子。
不过,沈浩也说,现在一些“网虫”越来越精,离家出走后,一上网,他就玩隐身,他的IP地址很难查出来。上次,一个河北的小孩离家出走后,沈浩费了三个多小时,也没有把他找到。
民间寻亲是不得已选择
遭遇困难重重:身份不对等难有协助支持不被信任
很显然,随着人口的频繁迁徙,人口失踪有增长的趋势。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开的全国性统计数字。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根据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部门的统计,2001年上海警方共受理登记失踪人员9627人次,而1995年的总失踪数仅为4526人次,上升了2.13倍。
广东一些地方也存在孩子失踪问题。去年5月,广州铁路公安局救助了60多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比平时增加了近一倍。
据介绍,目前那些离失亲人的家庭往往选择报案。面对这类报案,公安部门只对可能构成刑事案件的立案,更多的只能是登记协查。在国外,包括很多发达国家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通过家庭自己的努力来寻找亲人,几乎成为惟一的途径,但这一途径所带来的效果微乎其微。民间寻亲的力量介入寻亲成为新的选择。
沈浩说,一次,他受美国一位女华侨之托,到上海找她28年前军训时的班长,但有关方面就是不提供任何信息,说他没有司法调查权。沈浩有些伤感:网站建立之初,由于知名度不高,沈浩曾主动与失踪者家庭联系,表示可提供帮助,却被误认为骗子。
今年4月,在东莞与求助者联系时,沈浩也被人误解。“为了寻人,我可以私下找朋友帮忙,这些朋友中有警察,有法官。可由于在身份上不能对等,我很难得到有关部门的任何支持。”
[公安提醒]家人失踪报警测DNA比对
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有关民警告诉记者,若有家人失踪,应该立即报警,委托当地公安局免费提取父母血样,测出失踪人员DNA数据,由当地公安局报省公安厅,省公安厅再报公安部。若有线索,全国公安机关比对DNA数据,寻找失踪人员。
[专家提醒]孩子觉得没人关心易出走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陈冀京认为,家长应该多留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若有异常举动,比如说“不想在这个家里呆了”之类的话时,家长一定不能忽视,要问清原因,及时和孩子沟通,如果此时,家长不闻不问,孩子就会认为,家里没有人关心他,还不如离家出走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