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奚宇鸣
“寻人扑克”已帮助18个家庭找到孩子
开办寻人网站 推出“寻人扑克” 9年多奔波全国90多座城市 帮助超过750个家庭找到失踪亲人———
10月4日从家乡安徽省滁州市出发,10月6日抵福建省福州市,10月14日到广东汕头,10月18日转道江西南昌,10月23日又赴江苏南京,10月25日,在白马公园举办“寻亲扑克万里行”,向游客发放完失踪儿童扑克后,当天即赶往河南郑州,一路风尘仆仆,脚步匆匆……
在郑州“二七”广场旁一栋商务楼的工作间里,有“中国寻子第一人”之称的沈浩,眉头紧锁,一个连着一个地接听各路寻亲者打来的求助电话,很少有清闲的时刻。
“我所在的地方是郑州当地的地接网站,也就是与我们网站合作的当地的一家寻亲网站。这次来郑州也是为了几桩寻亲的事,总是这样,习惯了。”
已过“不惑”之年的沈浩,不知不觉中,已在为别人寻找亲人的道路上走过了将近10年。
1968年,沈浩出生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高中毕业后,在该市房地产登记发证办公室做登记员。1989年7月的一天,因工作关系他来到一姓伍的人家,谈话中得知伍家上中学的女儿出去买个信封,就再也没有回来,他的情感被深深地触痛。
他要了一张女孩儿的照片,以后每到一户人家登记房产,就不厌其烦地拿出照片,询问别人“见过这个女孩吗?”
结果是遗憾的,沈浩却为此多了一个心结。
寻找·缘起
■帮别人寻亲纯属偶然
沈浩说,自己办寻人启事网站帮人“找人”,纯属偶然。
2001年1月11日,沈浩在报上看到一篇报道,题目是《千里偷赴江苏会网友 宜昌三少女你们在哪里》。看到报道中提到的出走少女家长如何忧心如焚,沈浩又想到了伍家那个失踪的小女孩,这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神经。他突发奇想:这三个女孩因为上网而失踪,为什么不能通过网络把他们找回来?我可以开办一个寻人网站,帮助那些丢失亲人的人们。4天后的1月15日,他在安徽正式注册了“寻人启事网站”。
■找到的第一个失踪者是个警察
沈浩对寻找第一个失踪者的情景记忆犹新。
2001年4月14日,一名警察因无法承受生活和事业的压力,离家出走。寻人启事在网上发布一个月后,沈浩费尽周折,终于在安徽某县城找到了失踪者。经一再劝说,那名警察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回到亲人身边。
“看着他们因激动而哭泣的样子,我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更坚定了把寻人这份工作做下去的决心!” 沈浩说。
当亲人失踪后,家人大多求助公安机关,但公安机关主要受理刑事案件,对失踪者只是协查,失踪者家庭只能依靠自身力量,结果却常是人财两空。“我只想尽己所能,帮助这些近乎绝望的人……”
寻找·沉重
■曾被失踪者家属当作骗子
寻亲的沉重与寻亲之路的曲折,又是沈浩事先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寻亲网站成立之初,沈浩曾主动联系失踪者家庭提供帮助,却被对方以为是骗子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顿:“找你,你是干什么的?长没长眼?什么钱都骗!”
沈浩没有放弃尝试,他说:“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失踪者家庭提供正规寻人渠道。”
■令人寒心的冷漠
2004年,在他的家乡安徽省滁州市,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突然失踪了,孩子的家长不知道孩子是自己离家出走了,还是出了什么意外,焦急中,孩子的家长慕名找到沈浩,请求他帮助寻找孩子。这位家长渴望找到孩子的殷切话语让沈浩深深地感动,虽然对方没有提到任何有关费用的问题,沈浩还是答应:“好,你放心,我帮你找。”
孩子的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平时也上网聊天,是沈浩通过失踪孩子的同学找到他的QQ号,然后通过他所了解的当地的IP地址,对当地的所有网吧进行长时间的几乎不间断的监控。
满身疲惫的沈浩最终锁定了那个失踪孩子所在的网吧,他立刻带着失踪孩子的家长赶到网吧,但之后发生的一幕让沈浩至今无法相信:失踪孩子的家长拉起自己的孩子,连个招呼都没打,转身就走,把沈浩冷冷地“晾”在那里,从此对沈浩再也不理不问,至今,沈浩都没听到过他一个“谢”字。
在贵州省贵阳市,沈浩费尽千辛万苦为一个家庭找到了丢失多年的孩子后,孩子的父亲在感动之际,一再叮嘱沈浩:“下次来贵阳,一定要来找我们,你要不找我,就是不把我当朋友,就是看不起我。”
不久后,沈浩因寻找另一个孩子的事,要再次来贵阳,沈浩的助手把他将要到达的时间通过电话告知那家孩子的父亲,谁知他支吾了半天,反复说的一个意思是:“要晚上10点到?那时我有事,去接不了啊!”然后,他家中的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
这种让他哭笑不得的事发生多了,有时让沈浩都怀疑“这些家长是否在意自己失踪的孩子”。
更多的时候,沈浩还是在为他人着想:“多数失踪孩子的家庭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家境经济条件不很好,行为上难免有时失当。当然,也不全这样。”
■为人寻子与钱无关
“我为人寻子与钱无关,有些人的行为也与贫穷无关。很多发生的事情是我在寻子的过程中不想遇到又总是难以回避的。我不想要回报,可也不想在做了好事后,又落得不开心。所以,一旦帮某个家庭找到了他们的亲人,我就从此与他们的家庭成员不再有任何联系了。”
军人出身的父亲始终是沈浩的支持者:“这是行善积德的事,你认准了就要干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经费问题是网站运行的一大难题。沈浩现在只能用他经营的另一个商业网站来养活“寻人启事网站”,“不过,因为寻人启事网,我的信誉度提高了,有助于商业网站的运营。互相支撑!”沈浩道。
寻找·欣慰
■通过QQ找到出走女孩
亲人或爱子的丢失对任何一个家庭都是一件大事,甚至会导致家庭的破碎。每次寻找都给沈浩带来一次心灵的震撼,也正因如此,网上寻人的过程虽然费时费力,充满艰辛,沈浩却执著无悔。
2004年10月13日,一个小女孩因痴迷网络离家出走会网友。家人在急切无奈中联系到沈浩。因为小女孩爱上网聊天,女孩家人告知了沈浩她的QQ号。
一天过去了,一夜过去了,孩子终于出现在网上。沈浩很快了解到她在湖北省黄石市。15日凌晨两点,沈浩和孩子的家人赶到黄石市,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丽丽。父亲一把抱住孩子,涕泪纵横。
■帮人找到儿子,被留下喝了三天酒
2003年11月,23岁的张晓(化名)离开湖北老家四年了,看了一些关于沈浩的报道,张晓在网上找到他,说自己想回家,但因一事无成不敢回。于是,沈浩迅速与张晓父亲联系,将近60岁的老人接到沈浩电话就号啕大哭,并请沈浩无论如何让儿子赶紧回家,家里人想他都想疯了……
沈浩就这样做了四个月的“传话筒”,张晓终于答应回家。沈浩连夜坐火车从安徽赶到湖北,陪他回家。张晓的亲人盛情挽留沈浩喝了整整三天的酒。“说实话,我不太会喝酒,但那三天,真是喝得痛快!”沈浩说。
■他人的故事也感动自己
2007年10月,江西省九江市。
九江实华小学教师钟冈萍老师的儿子果果,早晨去买早点时,发现九江石化厂旁一个自助银行的隔间躺着个衣衫褴褛、精神恍惚的孩子。果果就领着妈妈,带着食物来到了睡在地上的孩子身边。钟老师反复询问孩子家庭住址,那个孩子狂躁不安,只是叨念一个号码8604460。当晚,钟老师又抱着衣被、端着热乎乎的饭菜给那个孩子送去,孩子接过食物后狼吞虎咽。好心的钟老师回到家里,打遍了全国各地的8604460都没查到结果。
在发现那个孩子又走丢了后,钟老师与她爱人又打着电筒去农村沿途打听孩子的下落。善良的村民以为他们自己丢了孩子,非常同情。终于在新港找到蜷缩在民房边的孩子。他们把孩子带回家洗澡,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把蓬头垢面的孩子洗出个模样来。
钟老师一边为孩子寻找家人,一边求医问药。医生告诉她孩子有三年以上的精神病史。钟老师就发动她的44名学生及更多的热心朋友为这个孩子捐款。钟老师13岁的儿子果果,还义卖自己在当地作文比赛中获得的奖牌,帮着孩子治病筹款。为了避免孩子再次走失,她还请人悉心照料孩子。
在沈浩寻人网站和媒体的帮助下,孩子的家人终于找到了。这个孩子叫黄晓峰,原本是湖北黄石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压力太重造成精神分裂而走失。晓峰家境贫寒,妈妈身患癌症,仅靠做泥工的爸爸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
寻找·艰辛
■推出印有失踪儿童资料的“寻人扑克”
2006年,沈浩从电视中看到河南警方印制扑克寻亲以及美国印制扑克通缉令受到启发,准备并推出了首副“寻人扑克”, 将失踪儿童的照片、出生年月日、地点、失踪地点等资料印在扑克上,在失踪儿童流落最多的省份,尤其是网络不普及的农村免费发放。并在自己的寻人网站上开辟“寻子扑克万里行” 栏目,将以往自己手里掌握的那些丢失的孩子照片和资料派上用场。
以往的网络寻人,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丢失孩子的家庭很多在农村或山区,那里是互联网的盲区,网络上的信息远离他们的生活。而扑克的高普及性、留存性,又很适合作为寻亲的载体,人们可以在娱乐中不自觉地就传播了信息,更利于发现丢失的失踪人员。
■因收取扑克的成本费遭遇信任阻力
然而,这样的想法在开始时同样遭遇了信任阻力。
“制作推广之初,很多家长有疑虑。制作寻亲扑克需要成本,我来到一个城市,很多人听说我要做这么一个扑克都纷纷来找我,可是听说要收600元,人们一下子全部散去。其中一个家长说:免费的愿意做,收费的不做。”
“在贵阳,寻子联盟的一个联系人听说我到贵阳去,亲自去火车站接我,可是,当他听说我来的目的是希望做寻亲扑克的时候,便说他第二天有事,第三天会跟我联系,结果我再也没有联系上他,在贵阳白白耽误了几天,最后只好黯然离开。”
沈浩最初是打算在扑克上做52个孩子的资料,可第一版印出来只有26个家庭的27个孩子。
“做这个寻亲扑克,需要印刷成本和传输成本,本来初步算如果52个孩子,会略有节余,用于我的差旅费等。可是只做了27个,只有一万多元收入,刨去成本就所剩无几了。”
不过,沈浩还是表示,自己也很理解那些失踪孩子家长的心情——他们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遭遇了太多的欺骗,已经不敢轻易相信任何承诺与帮助。
■扑克上的失踪娃一个个找到了家
但最终,沈浩长久的努力与诚心,换来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一个个被找到的孩子让寻亲扑克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认可。
每个通过扑克寻找到亲人的经历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方块2”付进,6岁时在遵义被人拐卖,他在寻亲扑克上看到了自己儿时的照片,联系到了沈浩。2009年6月父亲节的那一天,已经21岁的付进找到了失散15年的家,给父亲送上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红桃4”男孩叫潘帅帅,今年3月,帅帅的养父母在寻亲扑克上看到了孩子小时候的照片,找到沈浩,一个离别14年的家庭因为小小的一张扑克重新团圆;
“黑桃6”魏伟,4岁半的时候从江西被拐卖到福建,19年中,魏伟一直设法了解自己的身世,更渴望见到自己的亲人,去年10月,魏伟在扑克中认出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19年的思念在那一刻终结……
帮人寻找亲人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和事让沈浩感动。比如,无论到了哪个城市,总有众多热心的志愿者,他们不要任何报酬,自发组成宣传团队,在闹市、路口,帮助发放“寻亲扑克”;比如,“寻亲扑克”发放了很多,但沈浩从未发现有人将这些扑克用于娱乐。
而三年来,他的生日也都是在家乡之外度过的:2007年是在山西太原;2008年是在云南昆明;2009年则是福建的福州。
寻找·思考
■帮人寻亲的难以承受之重
9年的经历,让沈浩在为众多家庭因为自己的努力而重新团聚感到欣慰的同时,也越发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到现在“已经有身不由己的感觉”。
“受人之托,就要忠人之事。”他说,这几年,他主要在贵州、福建等地帮助他人的寻子、寻亲,因为最初从这里获得的失踪妇女、儿童案件的信息最多。
“我们在贵州的贵阳、遵义等地都发现,有的一条三四百米的街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间的十几年里,就有十几个孩子丢失,有的三四岁,有的四五岁。丢失了孩子的家长大多来自边远农村,过去习惯了在农村‘散养’孩子,到了城市也习惯不改,结果给了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这些犯罪分子先是拐卖妇女,后发现拐卖儿童的‘利润’更高,就开始大肆拐卖儿童,造成当地众多家庭的离散。”
他说,现在,他们每去一趟贵州、福建,又都会发现新的失踪儿童出现。而随着他的工作的展开和“寻子扑克万里行”行动的影响日益扩大,全国其他地方的失踪儿童家长找到他给予帮助也越来越多,让他感到有难以承受之重。
■这是个不快乐的事业
沈浩说:“这是个不快乐的事业。每发一则寻人启事,就让我内心更多一分悲哀,真希望天下不再有失踪者,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宁愿失业。”
据计算,沈浩每年要在寻人上花去近两万元,这些钱主要依靠他经营的另一家网站来补贴。
沈浩表示:“我也渴望富裕的生活。前些年我去成都,当年和我一起做同样网站的朋友开着很好的私家车来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不后悔,我得到的幸福,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感受不到。”
新闻背景
全国打拐助宝贝寻家 三天之内三名儿童找到父母
自今年4月9日公安机关开展“打拐”专项行动以来,截至10月12日,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1717起,解救被拐卖儿童2008人。上述被拐儿童各地均采血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但其中一些被拐儿童未能比中,无法找到其亲生父母。
为进一步拓宽核查渠道,让更多的被拐儿童尽快回到亲生父母身边,10月27日,公安部打拐办公布了首批60名已解救的未查清身源被拐儿童信息,包括儿童照片、性别、被拐时间、体貌特征、案件主办单位及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内容,在公安部政府网站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专栏“宝贝寻家”栏目公布,供被拐儿童家长辨认。在这些被拐儿童中,有11名与贵州有关。10月28日,经过贵阳警方的认真比对,编号为39、40的两名儿童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成为全国第一批在公安部“打拐”行动中找到父母的孩子。30日,在60个孩子中编号为16的孩子,也在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的帮助下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
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由中国农村向城镇蔓延。2007年底,国务院制定发布了《中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为落实国家反拐行动计划,成立国务院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公安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综治办等2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公安部为牵头单位,迄今已经开展了多次专项打击行动。
寻找·数字
■3周年
到今年10月10日,“寻子扑克”活动创办了3周年。
■90多座
沈浩和各地的家长寻亲团,已走过中国24个省份的90多座城市。
■54万副
沈浩和寻亲团累计发放了17个版本,共计54万副寻亲扑克。
■200多个
200多个丢失孩子的家庭加入用“寻亲扑克”寻找孩子的行列。
■18个
“寻亲扑克”帮助18个家庭结束他们漫长的寻亲之旅。仅今年,就在福建成功找到5个失踪的孩子。
■9年
从2001年开始至今, 沈浩为人寻子的道路已走过了9年。
■750人
9年来,沈浩已经为人成功寻找到失踪亲人超过750人,其中大多数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