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服务热线:13955003997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站长信箱
图文寻人启事 寻子扑克万里行 文字寻人信息 视频 站长微博
站在包百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沈浩紧锁着眉头,没有一丝笑容。也许见过别人太多的悲欢离合,别人的悲伤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情感神经。22日上午,沈浩拿着400多幅寻亲扑克在包百步行街发放,他凝重的表情与夏日的美景有些格格不入。沈浩每发一张扑克,都要提醒对方一定要认真地看一下。这个朴素的中年汉子用真诚感动着鹿城,他就是“中国寻人第一人”,此次来包,重任在肩。 她是谁?她的家在包头吗? 今年的“寻亲扑克万里行”沈浩已经走了近十个城市,装载扑克的行李箱重量是他简单行李的几倍,虽然沉重,但也没有他的心情沉重。在每一个城市,沈浩都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宣传,希望能为更多不幸的家庭带来希望。极端的劳累,让沈浩很想休息一下。包头有很多熟识他的朋友,此次,沈浩把“休假”定在了这里。 来包头前,沈浩只想真正地休息一下,可他来包头的消息被徐州的一位朋友知道,徐州一位姓曹的老汉联系到沈浩,告知他,他们10年前收留的一位聋哑老太太,她的家很可能在包头。为此,沈浩特意赶到徐州,为老人拍摄了寻亲DV。沈浩说,老人今年有六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1999年,她流浪到江苏徐州,身体虚弱,在街头流浪,非常可怜,徐州好心人曹老汉一家收留了老人,使老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十年间,曹老汉一家经常能从老人迷茫的眼神中看到她对亲人的眷恋,所以一直在努力帮助她寻找亲人。可老人身上没有任何证件,只有一张“包头-徐州”的火车票。 没有任何线索,老人不会写字,无法详细表达,曹家人就让老人画关于她的情况。老人曾经在墙上画过类似蒙古包或窑洞的建筑,曹家人就收集来一些有关包头建筑的图片让老人辨认,老人表现得异常激动。 她是包头人吗?沈浩也无法确认。接受任务的沈浩来包后,在包头义工的帮助下,制作了老人的大幅图片在包百步行街展示,包头义工网站上也贴出相关的信息,寻求知情人士提供线索。 沈浩说,在包头的四天里,这将是他最重要的工作,真的很希望为老人找到家,让那个离散十年的家庭团圆。 一份心结成就一生辛劳 1968年出生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乡下的沈浩,高中毕业后在该市房地产登记发证办公室做登记员。1989年7月的一天,因工作关系他来到一姓伍的人家,谈话中得知伍家上中学的女儿出去买个信封,便再也没有回来了。沈浩的情感被深深地触痛,他要了一张女孩儿的照片,以后每到一户人家登记房产,就不厌其烦地拿出照片,询问别人是否见过这位少女。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结果,沈浩心头多了一份心结。 2000年8月,滁州市启动企业上网工程,沈浩从此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沈浩又创办了滁州市一家综合性生活资讯门户网站“皖东时空”。 2001年1月初的一天,沈浩在《扬子晚报》上看见一篇题为《少女离家出走会网友》的报道,报道了3名出走少女家长忧心如焚的心情。沈浩又想起了伍家失踪的小女孩,一下子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神经。沈浩顿时冒出一个想法:这3个少女因为网络失踪,为什么不能通过网络把她们找回来呢?我可以开办一个寻人网站,帮助那些丢失亲人的人们,1月15日,沈浩正式开通了“寻人启事网站”。 从网络寻人到扑克寻亲 实际操作中,网络寻人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沈浩发现丢失孩子的家庭很多在农村或山区,那里是互联网的盲区,网络上的信息远离他们的生活。几年前,沈浩在电视中看到河南警方印制的扑克寻亲,以及美国印制的扑克通缉令很受启发,于是就想到将自己手里掌握的那些丢失的孩子照片印在扑克上,让人们在娱乐的时候就会看到。另外,扑克的普及性、留存性都很高,很适合作为寻亲的载体。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差别,最初推广寻亲扑克时,沈浩经历很多痛苦,甚至有人把他当成骗子。 沈浩说,最初是打算在扑克上做52个孩子的资料,可第一版印出来只有26个家庭的27个孩子。“我制作推广之初,很多家长有疑虑。在贵阳,寻子联盟的一个联系人听说我到贵阳去,亲自去火车站接我,可是,当他听说我来的目的是希望做寻亲扑克的时候,便说他第二天有事,第三天会跟我联系,结果我再也没有联系上他,在贵阳白白耽误了几天,最后只好黯然离开。” 制作寻亲扑克需要成本,沈浩要向录入扑克的每个孩子的家庭收取600元费用。当初沈浩来到一个城市,很多人听说他要做这么一个扑克都纷纷来找他,可是听说要收600元,人们一下子全部散去。其中一个家长说:免费的愿意做,收费的不做。 这些家长的态度,让沈浩很难过,不过,他也很理解他们的心情,他们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遭遇了太多的欺骗,他们不敢相信任何朝他们伸出来的手。不过最让沈浩不能接受的是一些人把他当作骗子,并且骂很难听的话。 打开制作精美的寻亲扑克,沈浩说:“做这个寻亲扑克,需要印刷成本和传输成本,不算我的差旅费。本来初步算如果52个孩子,可能还有1万元的剩余,可是只做了27个,只有一万多元收入,刨去成本就没有什么了。” 为了那些信任他的人,沈浩努力地宣传。长久的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绩,一个个被找到的孩子让寻亲扑克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认可。截至目前,沈浩已经印制了14个版本、42万幅图片,在24个省89个城市发放,通过扑克为16人找到了家,200多个家庭加入寻亲扑克行列。 期待“失业”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在包百步行街的人流中,沈浩拿着寻亲扑克给我们讲了几个感人的故事。“方块2”付进,6岁时在遵义被人拐卖,他在寻亲扑克上看到了自己儿时的照片,联系到了沈浩。2009年6月父亲节的那一天,已经21岁的付进找到了失散15年的家,给父亲送上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红桃4”男孩潘帅帅,今年3月,帅帅的养父母在寻亲扑克上看到了孩子小时候的照片,找到沈浩,一个离别14年的家庭因为小小的一张扑克重新团圆;“黑桃6”魏伟,4岁半的时候从江西被拐卖到福建,19年中,魏伟一直设法了解自己的身世,更渴望见到自己的亲人,去年10月,魏伟在扑克中认出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19年的思念在那一刻终结…… 讲每一个故事,沈浩仿佛回到了那一刻,不苟言笑的脸上时时闪出如释重负的幸福。 这么多年间,沈浩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了寻亲这件事情上。据计算,沈浩每年要在寻人上花去近两万元,这些钱主要是依靠“皖东时空”来补贴。 沈浩说:“我也很普通,也渴望富裕的生活。前些年我去成都,当年和我一起做同样网站的朋友开着很好的私家车来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不后悔,我得到的幸福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感受不到。” 在众多身穿黄色包头义工马甲的人中间,沈浩不再孤单。但对于寻亲扑克和寻亲网站的发展,沈浩直言:“当初我做这些很偶然,就是想帮忙找回那些失去的孩子。做了这八年多,越来越感觉自己势单力薄,很多事情不该只是我们在做,政府或者相关部门才应该是这件事的主力军。我真的希望在寻亲这件事上有一天我‘失业’,也许我‘失业’的那一天就是再没有失踪人群的那一天。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本报记者 赵永峰 摄影 周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