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被拐福建,8岁成了流浪儿,13年后找到贵州的家——
福建“网管男孩”网上找到贵州父母
昨日,被拐卖13年的17岁男孩金智(本报昨日报道中化名“飞洋”的男孩),从福建莆田坐车到贵阳,与其父母在贵阳龙洞堡机场高速大坡东出口处见面。一家三口相拥而泣,父亲含着泪说:“终于等来这一天了”。
在贵州寻亲团、寻人启事网及本报的共同努力下,与父母离别13年的金智,成了第一个在我省找到亲人的青年。
买糖吃遭拐卖,金智成了他人儿子
据了解,金智1993年出生,从小跟随其父母到贵阳花果园做生意。1997年的一天,他独自一人在花果园其父母卖水果的摊位附近玩耍,突然有一名自称“叔叔”的男子,哄骗说带他去买糖吃,金智便跟着这位“叔叔”去了。走了一段路后,金智果然吃到了糖果,可自己却被这个“叔叔”押着坐火车辗转5天5夜,最终来到一个偏僻遥远的地方。
当时才4岁的金智清楚记得,在一间屋子里,由于他一直吵着要找妈妈。随后被人贩子将其关在这间屋子里长达一个月。因为金智左肩上有一块拇指大小的胎记,人贩子担心此胎记会让金智找到其亲生父母,在他睡着时给他注射了麻醉药,将他左肩上的胎记“割”了。最后,他被卖给福建省莆田县城郊一姓郑的人家。金智说,到郑家后,他仍想着要找妈妈,并多次离家出走。郑家人担心他呆不长久,在他8岁那年便与他断绝了关系。
8岁成流浪儿,捡可乐瓶谋生
在继父母家长到8岁,才读三年级的金智成了一名流浪儿童,他先后流浪到福建莆田、宁德和上海等地,靠捡可乐瓶等艰难谋生,偶尔也有好心的叔叔阿姨给他一点吃的。就这样,金智过了8年流浪生活,他大多数时间都在上海度过。
16岁那年,金智想到找一家工厂打工,盼望能挣些钱继续寻找爸爸妈妈,但因自己没有身份证,只得回到福建莆田跟继父母家商量。但费了很大的劲赶到继父母家,他却被一口回绝。无奈之下,金智在朋友的介绍下在福建莆田进了一家网吧当服务员。他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便努力工作,后来得到网吧老板重用。现在他已成了这家网吧的一名网管,工资比当服务员高了许多。
网吧上班,只为寻找亲生父母
金智说,他之所以到网吧上班,是因为想通过网络关注全国各地寻找失踪孩子的父母。他相信有一天,会寻找到自己父母寻找自己的消息。因他不记得自己是从哪里被拐卖的,便在空余之时上网寻找亲人的线索。
今年6月19日起到6月28日,本报联合贵州寻亲团及寻人启事网帮助找寻贵州失散儿童。本报的这些相关新闻由金黔在线挂在网上后,他最终寻找到符合自己失踪情况的线索——当中的一对寻找儿子的父母应该就是他的亲生父母。拨通联系电话,尽管他听不懂远方亲人的方言,可是他却感觉亲人离自己越来越近。他决定近期亲自回贵州见爹娘。
视频“见面”确认,13年后团聚
为慎重起见,来之前,他通过电话里教爸爸妈妈请人协助,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见面”并“近距离”谈心。双方都确认后,他于7月24日在福州日报记者的陪同下,乘坐长途大客来到了贵阳,与父母见面。
昨日中午,他的爸爸妈妈专门请人开车到达贵阳机场迎接他。
金智的父亲金启发告诉记者,自从金智丢失后,他们一大家子20多个人寻找了2个多月,只要有信息的地方都从不会放过。但省内外都找遍了,却一直没有儿子的消息。因为找孩子,他们在贵阳花果园做生意的钱全都花光了,无奈之下一家人不得不搬回老家安顺。
6月下旬,他们赶到贵阳,将儿子被拐失踪的情况告诉了本报记者,儿子的照片和资料很快被刊登并上网,他们似乎看到一线希望。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网管的儿子很快就与他们取得联系。
这对寻找到儿子的夫妇,昨日流下了喜悦的泪水。金启发和金智说,为了准确无误地认回儿子,他们去做亲子鉴定。
作者: 实习生 曾兰茜 韦依 本报记者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