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颖
“又一个春节就要到了,可怜的父母们在此哀求,不论在天涯海角,请孩儿尽快与家人联系,爸爸妈妈在等你……”近日,一段动情的寻人启事出现在广州的一家报纸上,刊登者是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县政府。宁蒗4名到广东打工的农民工,因一直没有音信,县政府无奈登报寻人。(1月17日《春城晚报》)
这条新闻,在寒冷的冬天里,给人一种暖暖的想落泪的感觉。之所以暖,是因为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个由县政府登报帮助家人寻找失踪民工的新闻;之所以想落泪,是因为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看到过太多与家人失去联络的外来打工者的伤感故事。
我曾看到过一个七旬老母亲,因为听到外地一个毫不搭界的地方发生矿难而被吓昏,她有3个儿子在外面打工,乡下打电话不方便,而很少与儿子联络,以至于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与民工相关的不测,都与儿子联系在一起;我看到过一个出门打工的女子,被人拐骗后,困在窑洞里十几年,变得精神错乱……
在百度上键入“失踪民工”4个字,共搜索出818,000篇相关文字,多涉及事故现场,讨薪被打等内容。一位民工说:“我们这些人,像一片叶子,被风吹到哪就是哪。”对于多数人来说,他们在漂泊中,找到工作和未来的路,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目标走去。而他们中的另一部分人,却没有那样的幸运,他们被难测的命运带向被骗被诓甚至更不堪的境地。
对于大多数民工来说,他们的出行与流动,还处于无序与茫然的状态。我国每年出外打工的农民在1亿到1.2亿之间,这样一支庞大的打工大军,背后需要解决的,绝不仅仅只是春运火车票的问题。他们的流向、安全、生存空间和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突出地摆到相关部门面前。
这次宁蒗彝族自治县政府率先从寻找失踪民工开始破题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虽是个被动的题目,但希望能得到主动的结果——通过对四个民工的踪迹的找寻,激发出包括民工档案登记、安全培训和长效的联络机制,对更多民工的福祉有质的提升。也希望更多的县市和相关机构,能从这条新闻热烈的关注度背后,感受到民心和民意所向的东西,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本地的政策或方法来,并对原有的相关手段进行升级和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