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站服务热线:13955003997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长信箱
图文寻人启事
寻子扑克万里行
文字寻人信息
视频
站长微博
网站主页
成功故事
寻亲故事
寻人经验
媒体报道
视频播报
网友评论
寻人登记
警方通告
公益活动
社会效应
网站纪事
广告制品
常见问题
网友留言
志愿者登记
网络寻亲者:沈浩和他的寻人启事网站
发布时间: 2008-01-14 21:55:47 被阅览数: 55499 次 来源:
《家庭周末报》2003年5月1日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时代在变,寻找失踪人的技术也在变,网络寻人应运而生。
一位下岗青工自掏腰包创办了一个寻人网站,短短两年就找回了40多位失踪者。目前,这个非营利性网站已拥有4000余名志愿者,访问量达到45万人次,初步形成了遍及全国的寻亲网络……
沈浩,寻人启事网站站长,35岁,安徽滁州市注册志愿者。日前,他向笔者倾诉了创办寻亲网络的酸甜苦辣。
一封电邮唤醒两颗迷失的心
2002年5月10日,南京城夏雨绵绵,一位从安徽滁州“流浪”到此的女孩忽然在网吧收到一封电子邮件:
“我在网上等了好几天,终于看到你了(你父亲把打听到的你的QQ号告诉了我)。当晚,你父母听说我在网上看到了你,急忙冒雨来到我家。我叙述你的情况时,你母亲时泪流满面。这是她这几个月来听到的唯一的好消息。这一段日子,她每天晚上做梦,都是梦到你出了什么事,半夜被噩梦惊醒……她还告诉我,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刚播了一个节目,是上海两个家庭寻找离家出走女儿的故事。她说一看到这个节目,就想起了你,担心你在外面出什么事 ……明天就是母亲节,你可以打个电话给妈妈,向她报声平安吗?”
这封情真意切的信件就是出自沈浩之手。女孩是他受其父母所托寻找的失踪者。
5月5日夜,这个女孩以“放肆情人”的网名出现在某聊天网站,被苦等一个星期的沈浩逮了个正着。他立即“贴”了上去,和她聊起来,但一直缠到次日凌晨,仍然一无所获。面对沈浩的死缠烂磨,她似乎察觉了什么,不愿透露她所在的地点和处境。5月10日,沈浩又和她聊了近两个小时,并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女孩欲言又止:“我想自己闯闯……我没勇气打电话给他们。”随后,她沉默了。
当天晚上,心情难以平静的沈浩给女孩发出了上述那封电子信件。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回信。女孩被父母的牵挂所感动,心软了下来。在沈浩鼓励下,她终于回到了父母身边。与此同时,另一双稚嫩的眼睛也看到了这封转载到某网站的信件,当即给沈浩留言:“谢谢你!看了你写给出走女孩的信,我深受触动。我已备好行装,准备离家出走。现在我放弃了这个决定。我不走了!”短短几行字让疲惫不堪的沈浩由衷的欣慰。
开办寻人启事网站后,沈浩连续接受了几宗网上寻人的委托。像这样通过聊天在网上寻找年轻的失踪者,不仅要有很大的爱心和耐心,还得用上心理战术,而且网络语言也得过硬,属于高难度动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操练,沈浩能游刃有余地和各种类型的孩子过招了,成了负气离家出走的孩子与家人之间沟通的最佳二传手。
嘴上功夫也有不奏效的时候。迫不得已,沈浩就使用自己的技术绝招:启用追踪软件,查询IP地址。在家长的恳求下,他曾协助有关部门把“失踪者”从网吧里“揪”出来,有一次甚至找到了敲诈者。但这种技术绝招,他并不常用,因为涉及到有关法律手续问题,而且网上寻人还得有一个先决条件:失踪者经常上网,家人掌握了他(她)的QQ号。
2002年9月,一个18岁的女中学生第二次离家出走,焦急万分的父母求助寻人启事网站。根据她的QQ号,沈浩很快在网上找到了这位女孩。然而,劝了她两个月,聊天记录打印了40多页纸、2万多字,她仍不肯说自己在哪里。眼看就要天寒地冻,孩子还穿着秋衣,父母恳求他尽快找到孩子。情急之中,沈浩又一次启用追踪软件,查到了女孩IP地址,并亲自赶到她所在的城市,将她父母所托的冬衣和钱交到她手里。但早已厌倦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她,死活不肯回家。给父母写了一封短短的平安信后,她又跑了。
“根据追踪经验,我们特别要提醒那些孩子是网虫的家长,注意记下孩子的QQ号,万一孩子出走,这可能是与孩子联系的惟一方式。当然有的孩子是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出走的,有的即便找到了,也没法让他(她)回家,即便回了家,也不能保证他(她)不会再次离家出走。根本的办法是改善家庭环境,消除孩子出走的种种因素。”沈浩不无忧虑地说。
4000双眼睛,4000颗善良的心
点开寻人启事网站,你会看到一张朴实的页面,除了 一个“人” 字充满动感,页面设置毫无花哨之处。与其他网站不同的是,寻人启事网站不仅要发布一条条信息,还要通过这个网站征召志愿者。网站一开通,沈浩就贴出一条措词诚恳的招募启事:
“人海茫茫,找到一个失踪的人非常困难。但我们想象一下,失踪者亲属那渴盼亲人团聚的心情,我们就应该也有责任帮助他们。也许只是您的一封短信,或是您的一个电话,便让失散的亲人们团聚在一起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朋友参与,共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此,我们招募“寻人启事网”志愿人员。我们没有任何具体的要求,只是希望您能关注这个网站,看看寻人启事中的失踪者是否就在您身边不远的地方,然后通知我们或者他们的亲人……”这条招募启事在网上吸引了众多热心人的眼球,他们纷纷投奔沈浩旗下,成为寻人启事网站的志愿者。至当年4月中旬,该网站志愿者就达到了2000余名。
沈浩永远不会忘记寻人启事网站找到的第一个失踪者。2001年4月14日,江苏常州一名警察因无法承受生活和事业的压力,忽然离家出走。寻人启事在网上发布一个月后,沈浩旗下的一名志愿者费尽周折,终于在安徽某县城找到了失踪者。在他一再劝说下,这位失踪者最终放下心理包袱,回到了焦虑万分的亲人身边。
为了扩大志愿者队伍,11月12日,沈浩策划的“寻亲之旅”活动拉开了序幕:从滁州出发,途经北京、内蒙、天津、河北、山东、广东等省、市、自治区,周游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他一边宣传自己的网站,一边招募寻亲志愿人员。好话没少说,好酒也没少喝,有一斤烈酒量的沈浩,一路豪饮,赢得了北方汉子的信任和尊重。冲着沈浩的人品,许多志愿者纷纷加盟寻人启事网站。仅在内蒙古,他就招募了100多名志愿人员。当年12月8日,寻人启事网站的志愿人员达到3500人。2002年10月寻人网站的志愿人员达到4000名。
这些志愿者以在校大学生居多,此外还有全国各地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警察等热心人士。寻人启事一旦在网上发布,就有4000多人睁大眼睛,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角落细细搜寻。除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寻人启事网站还与国内外数十家相关网站交换了友情链接,形成一个遍及全国、全球的庞大的寻亲网络。
2002年3月,安徽某市一个女高中生离家出走,其家人心急火燎地求助寻人启事网站。在判定失踪者是去了福建晋江后,沈浩立即将她的照片和相关资料,通过互联网发给当地一位志愿者。雷厉风行,这位志愿者连续几天在长途汽车站守候,终于等到了目标出现。他不动声色地跟着女孩到了住地,随即通知了沈浩。出走者的家人喜出望外,连夜赶到福建,由那位志愿者带路,顺利地找到了女孩,并将她带回家乡。
寻人启事网站第一例台胞寻亲的成功,也离不开志愿者的功劳。2002年3月底,台湾同胞印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寻人启事网站”发了一封寻亲求助信。根据他提供的资料,沈浩立即同当地公安部门的志愿人员取得联系,在他们帮助下,仅用两天时间就找到了印先生失散数十年的亲妹妹。当晚,他将所获的信息传给远在台湾的印先生,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我已经和妹妹联络上了。真感谢你们!”
沈浩对记者说:“失踪者家庭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终的结果往往收效甚微,而且如果每一个失踪者都耗费一个家庭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去寻找,这实际上是社会成本的极大浪费,我们应该利用社会力量来寻找那些失踪者。”
不求功利,常做善事也快乐
实话实说,沈浩建寻人启事网站的最初动因是为了自己出名。当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下岗青工,事业也刚刚起步。
1968年出生在安徽一个乡村的沈浩有一个幸福家庭。母亲曾是一名小学的老师,父亲是与雷锋同年入伍的新兵。随军生活了8年后,他和弟弟随父母转业安置到安徽滁州。20岁那年,沈浩带着两次高考失败的遗憾走上了人生道路,不久成为当地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从90年代中期开始,企业经济效益连年滑坡,资金周转困难,他负责联络的外协厂家的业务员常常拿不到加工制作费,空手而归。1999年初,由于他事先私下的承诺,10多个厂家都没有人来催款,结果被领导从还款名单中全部勾去。性格耿直的沈浩深感对不起协作伙伴,借机和单位负责人大吵了一顿。
结果可想而知。1999年春节前一天,沈浩被通知下岗休息。因为气愤和失望,春节过后,他没有再回去上班,下海做起了电脑软件代理和网络服务业务。事业刚刚起步的沈浩琢磨着如何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尽快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在这时,一条“三少女离家出走会网友”的报道激起他的灵感:“我们何不建一个寻人网站,用公益性的事业打我们的知名度?”
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沈浩对电脑和网络早就情有独钟,并自学了不少电脑知识。1998年,他就成了公司里为数不多的拥有个人电脑的职工。为了买回那台电脑,他一咬牙,花去了自己一年的积蓄。说干就干,沈浩仅用3天就建起了寻人启事网站。2001年1月15日,网站正式开通。当地媒体这个全省首家民间寻亲网站给予了报道。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沈浩确实感受了一回“成名”的兴奋,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事实上,“出名”也给他带来一定的回报,目前他提供的网络服务在滁州市场占了40%的份额。然而,随之而来的艰难也让他心中时时流泪。因为所费精力越来越多,他公司的业务时常被耽误;24小时开着的手机常常在深更半夜响起,惊扰家人的好梦;更要命的是,随着寻人启事增多,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到目前为止,他投入网站建设、维护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已达数万元,而且这种投入还将继续下去,没有尽头,除非就此放弃。
“你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父亲的这句话成了沈浩最大的精神动力。沈家在滁州算是一个大家庭,他和弟弟早已结婚,并都有了孩子,但他们仍然和父母住一起。三代同堂,相处和谐,令人羡慕。
当然,不只是父亲的话,支撑他继续干下去的还有他那颗纯真的心。沈浩坦率地告诉记者:“当时建网站,我并没有要帮助失踪者家庭的强烈渴望。”但网站运行的车轮将他渐渐引入了另一条轨道:一次次感受他人丢失亲友后的苦痛,一次次目睹失踪者被找回后亲人们喜极而泣的场面,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决定把“寻亲”当作一项公益事业来做。即使没有物质回报,他也要做下去。
沈浩平缓的话语透出沉重的忧虑:“中国是世界人口走失大国,每年有数十万人与家庭失去联系,而且随着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失踪者的人数还会逐年增加。那些失去亲人痛彻心肺的故事还会继续上演。”
然而,说起寻人启事网站的新计划,沈浩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我打算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寻人启事网站的分站,将每月发布的寻人启事,编辑整理成内部刊物邮寄给各地的志愿人员,使我们的寻人事业形成网上有页面,网下有资料的局面;同时,我们还想寻求大企业的赞助与支持,走公益性事业商业化运作的道路……”
相信在漫长的寻亲之路上,沈浩不会停步,因为做善事也是快乐的。
(作者:史玉根)
点击下面的按钮,分享本页信息。
更多
上两条同类信息:
周末报特稿:失踪者为什么找不回来
北京娱乐信报:4000志愿者帮孝子寻母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紧急寻人
免费寻家
网友评论
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