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的助手在菜园坝火车站散发寻子扑克牌。
■他创办寻人启事网、制作寻子扑克,被称为“中国寻人第一人”
■他走访13城,收集失踪孩子信息制作寻子扑克,并收费600元
■他的第一副寻子扑克没能帮助找到一名失踪孩子,第二副已发放
本报讯被民间称为“中国寻人第一人”的沈浩,昨天将第二副“寻子扑克”寄到了重庆失踪孩子父母的手中。但是,他制作的第一副“寻子扑克”至今也未能成功找到一位失踪孩童,因此有人质疑沈浩借“寻子扑克”炒作、敛财。
第二副印量10000副开始发放
沈浩是安徽人、30多岁,去年12月到过重庆为第二副“寻子扑克”收集失踪孩子信息(本报曾报道),重庆有4位失踪孩子。昨天,记者从沈浩处得知,第二副“寻子扑克”已从前天起开始寄给失踪孩子家长,并发放至5个城市。
据介绍,与第一副“寻子扑克”相比,第二副上川渝地区的失踪孩子占得更多,52张牌中川渝占了11个,其中有4个重庆孩子。11个孩子中女孩占2个、男孩9个,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仅5岁。
沈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第二副“寻子扑克”印量为10000副,已于上月底印制完成,于2月1日起开始发放,现已发放了郑州、西安、菏泽、青岛、石家庄五个城市。据悉,沈浩目前正在石家庄发放第二副“寻子扑克”。
第一副没帮助找到失踪孩子
2006年9月,沈浩的第一副“寻子扑克”开始发放,但至今为止,第一副“寻子扑克”除了找到一位溺水身亡的失踪孩童以外未能成功找到一个失踪孩子。包括部分重庆籍孩子家长在内的市民近日不由得对沈浩的“寻子扑克”及其制作“寻人扑克”的动机发出质疑声:制“寻子扑克”是否真能寻子?是否在借“寻子扑克”炒作、敛财?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刘敏实习生唐雪玲采写
质疑1:真能寻子?
昨天下午,沈浩在电话中证实,第一副“寻子扑克”确实没有帮助家长们找到一个失踪孩子。
沈浩回应:我们的寻子扑克散发后,陆续收到不少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很多热心人都在关注这些失踪孩子,源源不断地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这说明“寻子扑克”已经达到了它的传播效果,这让家长们找到孩子的希望增加了一分!中国有13亿多人,但现在我们发放的扑克不到7万副,如果“寻子扑克”能流入到更多人手里,我相信一定能帮助扑克牌上一些孩子回家!
质疑2:借机敛财?
每个家庭收取600元的寻亲费用,而第二副“寻子扑克”从27个家庭增加到52个家庭,这样算下总共有3万多元。制作10000副扑克牌,成本应该不会超过2万元。“虽然每位家长的钱给的不多,但他们大多数人已经为寻找孩子倾尽所有,我怀疑这是他在借此敛财。”一位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质疑说沈浩是否在借“寻子扑克”敛财。
沈浩回应(很激动):如果我真要借“寻子扑克”敛财,那我向每个家庭收取600块钱寻子费用还不够!我制作第二副“寻子扑克”的费用、我到各地发放扑克的车马费用已大大超过3万块钱。虽然中途也有商家赞助我10万元制作费用,但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制作寻子扑克上。
昨天,记者采访了沈浩第二副“寻子扑克”里失踪的重庆孩子周渝、王浩宇的父母。去年12月,当沈浩来重庆收集第二幅“寻子扑克”信息时,两个家庭将寻子的希望寄托在“寻子扑克”上。“虽然还没有孩子的任何消息反馈回来,但我们都不相信他想靠这个弄钱。如果他真的骗我,我就算用600元买个希望吧!”两个孩子的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质疑3:炒作网站?
在沈浩的“寻人启事网”网站首页,已贴了不少寻人启事,网页左边有“特别服务项目”。沈浩每到一处,当地媒体都会对其进行关注,他也通过媒体发布了他的网站,让人怀疑他是在借媒体炒作网站。
沈浩回应:从一开始,我就听到有人质疑我借此炒作自己、炒作网站的声音。但我要说的是,我的生活主要来源是靠为企业制作网站等服务获取报酬,而通过网站帮人寻亲并不能为我带来收入,相反这是一项亏本的买卖,自己网站1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都是怀着一种理想走到一起的。
新闻背景
制作寻子扑克向每位家长收600元
2001年,沈浩创办了一个寻人启事网站,2006年从美军通过扑克牌查找案犯中获得灵感,决定把失踪孩子的姓名、照片、年龄、特征等信息印在扑克牌上,帮助家长寻找失踪的孩子。2006年,沈浩共花了45天,先后走访了7个省份13个城市,收集到27个失踪孩子的信息(其中包括2个重庆籍孩子)制作寻子扑克,并向27位孩子的家长每个家庭收取了600元的寻人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