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安顺市区的一名男孩6岁时被人拐走,18年后,他无意中发现,一张“寻子扑克”上的“梅花3”刊着的照片很像自己。今年6月19日,在扑克牌的指引下,经DNA比对,他顺利找到了家人。发放和制作寻子扑克的沈浩是安徽滁州人,此前曾通过创办寻人网站、发放寻子扑克的方式,帮全国数十位家长找到孩子。5年时间,这种“寻子扑克”已发出几十万副。(6月21日《光明网》)
靠着一个“寻子扑克”,这位18年前被拐卖的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惊奇,这其实也不是惊奇。所有的惊奇都不会从天而降。这是和智慧连接在一起的,这是和付出连接在一起的。假如,没有这个“寻子扑克”,这个孩子今生还能与亲人相见吗?
这个“寻子扑克”已经收到了效果,5年的时间,有几十位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几十万副“寻子扑克”是需要花不少的钱,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与亲人的相见而言,这些投资还真算不上什么?又何况这些“寻子扑克”并不是一分投资也收不回的,其中有一部分“寻子扑克”是通过正常的销售渠道散发出去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打扑克。而打扑克的群体覆盖面又是广泛的,官员商人、市井百姓,有钱的、没钱的,即使是街头的乞丐都有打扑克消遣的习惯。这为“寻子扑克”的成功奠定了一个基础。于是,“寻子扑克”也就收获了一次次的成功。
但是,事情总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家娱乐的形式也在变化着。从打纸质扑克,到打电子扑克,纸质扑克的使用率也就越来越小了。这无疑会让“寻子扑克”的威力受到约束。眼下,大家都喜欢玩网络游戏,尤其是各家游戏商家推出的电子版“斗地主”等游戏。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公益的角度,让“寻子扑克”的触角伸向网络?
其实,完全可以这样做,就看运营商有没有这种担当了。目前的“斗地主”等网络扑克类游戏中,扑克的背面都是地主的形象,我们可以把地主的形象换成丢失的孩子,或者是走失的老人的照片以及走失的信息。这对于游戏商来说一点损失也没有,不仅仅没有损失还会增加人气的。大家在网上娱乐的时候,幸好就看到了童年的自己,或是看到了邻家大哥的童年。运营商自己没有增加投入,还可以为那些不幸的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在网络之上斗一斗那些骗孩子的“地主”吧。
如果,“寻子扑克”的触角能够伸到网络之上的话,能够进入网络扑克的背面的话,对于扩大信息的发布必然会有很大的好处,其起到的作用远远会超越纸质“寻子扑克”,也会超越寻子网站。因为,喜欢在网上玩扑克牌游戏的人是众多的,而且覆盖更加广泛的群体,不仅仅是市民在玩,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也是喜欢用这种形式放松一下的。在这些群体中还有很多青年人,这对寻亲信息的快速传播来说是个最好的载体。
但愿咱们的游戏商都能从这“寻子扑克”里看到责任和担当,把电子扑克的背面换成寻子的信息、寻亲的信息,为孩子回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原文地址:http://opinion.newssc.org/system/20140622/00045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