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服务热线:13955003997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站长信箱
图文寻人启事 寻子扑克万里行 文字寻人信息 视频 站长微博
市民围观沈浩的寻人挂图
本报讯 被媒体誉为“中国寻人第一人”的安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沈浩昨中午抵渝,主要目的是为自己制作第二副“寻人扑克”收集资料。 沈浩11月中旬从家乡安徽省滁洲市出发,到全国各地无偿发放其制作的寻人扑克。重庆是第七站。 一下火车,沈浩就在菜园坝拉起横幅,向路人宣讲儿童防拐知识,并散发所剩不多的寻人扑克。 这副扑克今年8月出炉,共收录26个家庭提供的27名失散儿童资料。扑克牌上有孩子照片、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主要通过志愿者和合作寻人网站无偿送给全国各地公安、民政部门以及普通市民。 这副寻人扑克的黑桃7和方块7刊载的是我市石柱县失踪小孩谭庆的信息。1996年5月25日出生的小谭庆,2000年2月27日在江苏省常熟市周行镇失踪。沈浩介绍,这几年,谭庆父母边打工边寻子,足迹遍及全国。 沈浩称,这27名失散儿童资料是他和助手花费45天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考虑到很多失踪儿童可能被拐卖到农村,网络没有普及,因此他希望通过扑克等载体,将寻人信息有效传播出去。 目前,1万副寻人扑克已发完。沈浩希望征集全国各地的100家爱心单位或个人,每家再帮助制作散发一万副扑克,将寻人的影响扩大。他介绍,在昆明宣传时,一家好心的饭店老板就出资制作了3万张寻人餐巾纸,帮助寻找3个失散的小孩。 同时,沈浩正在搜集第二副寻人扑克的失散儿童资料。他计划第二副扑克发布52个儿童资料,目前已联系到40个,其中重庆有3个家庭有意参加。此次来渝,他将与家长见面,如果确定,将签署委托书,将孩子信息录入新版扑克。 新闻面对面 “我常被人骂成骗子” 沈浩2001年创办我国首批“寻人启事网站”。5年来,共计有5000个家庭在其网站刊贴寻人启事,300多个家庭寻人成功。 记者:为何选择职业寻人? 沈浩:我是自由职业者,主要给企业建网站,挣钱贴补帮人寻人。大约6年前,我看到一则消息,3个湖北女生为会网友离家出走。当时我想:她们既然因网络出走,那就有可能通过网络找回来,于是建立了寻人网站。后来,我被太多亲人失散的经历所震撼,于是用1/3的时间和精力去帮人寻人。我希望我的行动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建立相关机制。 记者:扑克牌录入信息收费吗?是否受到过质疑? 沈浩:要收。每去一个城市,来找我的人都很多,可听说要收600元钱时,大部分人都打道回府。我知道他们不信任我,因为他们大多在寻子过程中都受过欺骗。做寻人启事网站5年多,常被人骂成骗子。 记者:您有过把这副扑克出售给商家发行,既增加收入也扩大影响的想法吗? 沈浩:想过,但怕被人指责牟利。做扑克需要成本,不算我的差旅费,一副扑克平均就接近两元钱。第一副寻人扑克只有一万多元收入,连成本都不够。从做寻人启事网站经历看,纯粹做公益事业很容易自陷泥淖,不可能长久维持。 记者:既然收费,会给对方承诺吗? 沈浩:不会。说实话,如果扑克上的27个孩子能找到一个两个,就算成功了。我会跟家长说,可能花600元会没有任何收获,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掏钱。现在我的网站上已有8600多名热心网友在帮助寻人,我鼓励他们收取合理的报酬。比如他们如果提供了比较有用线索,我觉得他们应该收取报酬。做好事并非一定要无偿的,因为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已看到同行网站倒闭了24家。 记者 丁香乐 实习生 赵元巧/文 毕克勤/图 重庆晚报2006年12月03日 失散儿童家属不愿轻信“寻人扑克” 本报讯昨日,“中国寻人第一人”沈浩在重庆的大街小巷积极为他年底面世的第二副“寻人扑克”搜集失散儿童资料,但一整天下来,询问者虽多却无人签下委托书。 前天中午刚一抵达重庆,沈浩和助手就在菜园坝广场摆摊,宣讲儿童防拐骗等知识和发放寻人扑克。昨日一大早,他又应媒体之邀,接听市民热线,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半。 昨日,沈浩一共与近10位失散亲人的重庆市民交流。求助者大都对沈浩推出的寻人扑克较感兴趣,但当得知每个失散孩子资料录入扑克得交600元成本费时,大都兴趣顿减。沈浩称,求助者的这些表现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寻找孩子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太多的欺骗,很难轻易相信任何朝他们伸出来的手。 家住南坪珊瑚村48栋的王女士16岁的儿子三年前突然离家出走,音讯杳无。昨天,她专门与沈浩联系请求帮助寻找。但王女士最终放弃让儿子的资料信息录入沈浩的扑克。她说,几年自己寻儿走遍附近几省市,张贴启事数万张,一万副扑克又能有多大作用呢? 沈浩称,如今第二副寻人扑克牌已经搜集到40个失散孩子信息。他乐观地估计,重庆一定会有家长与他联系要求帮助寻人。他将在星期一离开重庆。 路过解放碑擒获少年扒手 昨日中午12时50分,本报记者陪同沈浩从解放碑搭乘轻轨去杨家坪,步行至新世纪百货商场门口时,沈浩突然大喝一声,扭头几个大步窜出,牢牢抓住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男子,大声呵斥。 接着他冲着诧异的记者高声喊:“拨110叫民警,这孩子刚偷了别人的手机!”原来,沈浩偶然瞥见人流中另一少年男子将一部手机神秘地转交给该少年,随后他开始拆电池取卡,沈浩断定,小孩是扒手,于是上前将其挡获,但另一少年逃脱。民警很快赶到,根据该手机上最后一个通话记录,民警查找到了失主本人。 沈浩告诉记者,由于常年与失散儿童打交道,形成一种“职业”敏感。当看到两名少年递交手机时,心里一下全明白了。 沈浩说,虽然对这种行为不能容忍,但抓住那少年时他还是感觉锥心的痛,因为“这个孩子的父母此时可能正一步一泪地寻找着他们的儿子”。 据初步调查,该少年系聋哑儿,可能受人控制涉嫌专门替扒窃团伙转移赃物。记者 丁香乐 实习生 赵元巧 重庆晚报 2006年12月04日 湖南妈妈:一辈子在重庆等儿子 在朝天门做生意的她签下“寻子扑克”协议,其儿子在渝失踪已7年 本报讯 昨天一大早,在朝天门做箱包批发生意的袁桂英就找到“中国寻人第一人”沈浩。经过简单询问,她签署了委托书成为沈浩第二副寻子扑克中首个来自重庆的“上家”。 袁桂英永远记得:1999年5月1日下午3点半,菜园坝小商品市场,5岁半的儿子周渝和一个小朋友去上厕所,再也没有回来。自此,寻找儿子几乎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袁说,7年多里,去各地派出所询问、打广告悬赏贴寻人启事、拜托全国各地同行帮忙,能采用的办法她都用光了,儿子依然没有一点消息。为寻找儿子,袁桂英花费数万元,丈夫和婆婆多次病倒。 袁桂英能记住儿子在身边所有点点滴滴的小事,还把周渝仅有的三张照片拿去过塑,十分谨慎的收拣着,无论去哪里都揣在身边。她还常常去网吧等小孩集中的地方,长时间地看着那些10多岁的小孩们打游戏、聊QQ,两道泪水总不自觉地悄悄淌下来。袁桂英的弟弟说,姐姐本来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因为多年寻找儿子,经常神思恍惚,看见陌生人,蹦出来的第一句话准是:“你看见一个一口湖南土话的男娃娃没有……”寻找儿子,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得知寻人专家沈浩来渝,她立即赶来要求帮助寻找。袁桂英说,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自己就不会放弃。她相信扑克牌一定能带来福音。 袁桂英的弟弟介绍,姐姐一家人1990年从家乡湖南新邵来渝做箱包批发生意,虽然做生意需要全国各地到处走,但因为儿子,袁桂英哪里也不去。她说自己要一直留在重庆,直到儿子回来。 记者丁香乐实习生赵元巧 重庆晚报2006年12月05日 我市三十多家长联系“寻子第一人” 本报讯“中国寻子第一人”沈浩昨日乘火车离渝。临行时他表示,自己全力帮人寻子,目的是促成全国建立起一个失散儿童救助体系,让每张扑克牌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将来不再发生。 据了解,帮助寻找失散儿童的工作主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但力量比起每年失散需要救助的儿童和他们的家长而言,远远不够。 而据记者调查,目前我市还没有出现专门的商业机构或民间组织来帮助寻找失散儿童。就在本报系列报道后,我市大约有30多位失散儿童家长要求与沈浩联系,寻求帮助。记者丁香乐实习生 赵元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