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第一人”沈浩来惠
受委托寻找与家人失散10多年的汤庆均和毛铮
13年来,他创办寻人网站发布22500条寻人信息,成功案例1150个;为了寻人,他走遍24个省和134个城市;他印制40多个版本共151万副寻人扑克牌,至今已找回53个人……他就是被网友称为“中国寻人第一人”的沈浩。
“如果这能让更多家庭团聚,我认为我的炒作还不够。”
“寻人是个艰难的过程,但我在这条路上并不孤单。”
“我不干赔钱的活,一次两次可以,但长期不行。”
“免费公益是一条死胡同,收费公益才能可持续发展。”
沈浩:如能让人团聚,我炒作还不够
“中国寻人第一人”来惠寻人 坦诚回应寻人收费及炒作自己等争议
沈浩带着卡片来惠州寻人。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3月13日,被网友称为“中国寻人第一人”的沈浩来到惠州,受委托寻找与家人失散15年的汤庆均以及与家人失散13年的毛铮。“惠州是我此次寻人的第一站,也是我到过的第134个城市。”沈浩说,此次他还将到广州、东莞、深圳、中山等地寻找。每到一地,沈浩都会通过当地公安机关、媒体以及志愿者的力量来传播寻人信息。
帮四位姐姐找两个弟弟
3月13日,记者在市区江北体育馆前的广场看到了沈浩。他身穿深色衣服,头发有些花白,肩挎一个褪色的军绿色帆布袋。见到记者,他首先给记者派了两张卡片,上面分别印有他所要寻找的汤庆均和毛铮的图文信息。
沈浩说,他此次来惠主要是受两个家庭的4位姐姐之托,帮忙寻找她们各自的弟弟汤庆均和毛铮。汤庆均于1972年2月出生,安徽蚌埠人。1999年9月汤庆均离家去广东中山,当年9月底与家人失去联系。2001年2月,在湖南某高校就读、年仅20岁的毛铮突然失踪,至今家人仍未与其联系上。
“这两位失踪者的家人听别人说过,曾在惠州见过他们。”沈浩说,于是他就把惠州作为此次寻人的第一站。
借助公安机关媒体和志愿者力量
茫茫人海,如何寻人?沈浩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13日上午,沈浩到惠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市公安局查找两位失踪者的信息。“很遗憾,都没有找到两人在惠州的暂住信息。”沈浩说,“但惠州市公安局民警的服务态度让我感动。”为此沈浩在他的微博@志愿者沈浩里发了一条微博,赞扬了市公安局。
沈浩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找媒体。“媒体是我寻人过程的记录者、参与者和监督者。”沈浩说,他每到一地都会找当地的主流媒体,主动向媒体曝光他的行程。
“有人觉得我这是炒作,如果这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失踪者,能让更多家人团聚,我认为我的炒作还不够。”沈浩说。
“接下来,我想在惠州找一些志愿者,让他们帮忙派发寻人卡片。”沈浩说,他在乘坐出租车时得知惠州有一支爱心车队,他计划去找爱心车队,让出租车司机遇到安徽和湖南口音的乘客就派发寻人卡片。
沈浩说,他将在惠州待两三天,然后在东莞、广州、深圳和中山继续寻找。
寻人信息
毛铮,男,1980年10月出生,湖南省长沙人,身高1.70米左右,体型偏瘦,瘦长脸,双眼皮,眼窝较深,肤色偏黑,说普通话,性格内向。于2001年2月在湖南省湘潭市与家人失去联系。
汤庆均,男,于1972年2月出生,安徽蚌埠人。身高179厘米左右,瘦长脸,双眼皮,大眼睛,高鼻梁,肤色适中。1999年9月底从安徽蚌埠离家去广东中山市,其后就跟家里失去了联系。
据毛铮和汤庆均的家属称,曾有人在惠州见过他们。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有关于毛铮和汤庆均的相关信息,请联系 《东江时报》新闻报料热线2239110和18898898855。
创网站印扑克寻人 13年1150个成功案例
沈浩其人其事
沈浩展示寻人扑克。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今年47岁的沈浩来自安徽滁州,是一位下岗工人,后从事网站维护工作。2001年,他看到一篇报道,3个小姑娘离家出走会网友,家人四处寻找。“从网上走丢的,就应该从网上找回来。”抱着这样的想法,寻人启事网(现在已更名为沈浩寻人网)诞生了。13年的时间里,沈浩寻人网上发布了22500条经过确认的寻人信息,其中成功案例1150个。走遍24个省和134个城市的沈浩也成为了一名寻人志愿者,被网友称为 “中国寻人第一人”,沈浩还荣获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称号。
印制“寻人扑克”
在寻人过程中,沈浩发现很多失踪的孩子被拐卖到偏僻山区和农村,那里是互联网的盲区,网络找人效果有限。2005年底,受湖北警方发出“扑克牌通缉令”的启发,沈浩开始发起 “寻人扑克”。2006年,收集了26个失踪者信息的第一副寻人扑克印了1万份。“起初费用由失踪者家属凑份子,2008年以后则全部由爱心企业赞助了。”沈浩说,如今他已印制了40多个版本共151万副寻人扑克牌。
沈浩每到一地寻人,都会把扑克牌通过各种方式免费派发出去。但是这一次来到惠州,他并没有随身携带寻人扑克牌。“来惠之前到电视台录制了一个节目,1000副扑克牌都发放给现场观众了。”
沈浩说,这些扑克牌包含有400多个失踪者照片和文字信息,其中有53个成功案例。沈浩清楚地记得,惠州博罗一位60多岁老太太,因患老年痴呆症走失,她的家人曾找到沈浩,把老太太的信息印上了寻人扑克牌。遗憾的是,目前仍没有这位老太太的信息。
保持近乎残酷的冷静
“今年是我寻人的第14个年头了,如今无论家属怎样哭诉,我都不会掉一滴眼泪。”沈浩说,他对每个寻亲的家属表现出近乎残酷的冷静。
沈浩说,在来惠的火车上,他接到了一个寻亲的电话。寻找老母亲的儿子在电话那头哭哭啼啼,沈浩果断地打断了他的哭声,给他提供了一套寻人方案,如排除母亲是否发生溺水、高坠等危险行为,有没有联系过救助站,有没有报案,请警方调取视频监控等。
“我得保持冷静,不能与悲者同悲。”沈浩认为,只有时刻保持冷静理性的心态,才能为失踪者家属提供最合适的寻人方案。
一旦找到失踪者,沈浩与当事人及其家属切断所有联系。“寻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让失踪者心灵回归家庭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沈浩认为,他迅速离开,不再出现在失踪者面前对其心理恢复有帮助。
沈浩每天要接数十个电话,有时候接得心烦了,他就交给助手去接听。“我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沈浩说,这么多年的寻人经历,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上万个家庭的信任以及找到失踪者带来的成就感。而这些收获也是一直支撑他走下去的动力。
在外寻人严格控制费用
沈浩一直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来从事寻人服务,但部分寻人服务需要收取一定费用,用以维持日常运作。
在沈浩看来,公益事业也是需要成本的。“免费公益走的是一条死胡同,收费的公益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费用都向家属收取。”沈浩说,在他的网站发布寻人信息是要支付费用的,家庭困难的则不收取,印寻人扑克牌因有企业赞助也是免费的,如果家属委托他到指定的地方寻找失踪者,则要支付差旅费。
“我不干赔钱的活,一次两次可以,但长期不行。”沈浩同时强调,他也不靠寻人赚钱。
沈浩说,他目前帮几十家企业维护网站,这笔收入可以让他和家人过得很安稳。“维护网站这份工作的好处是,不受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工作。”
沈浩每年有七八个月的时间在外寻人,每到一地,他都会严格控制费用。“住宿不超过200元,每顿饭控制在三四十元以内。”沈浩说,每一笔与寻人有关的消费他都会记账,向委托他寻人的家属报账。
来惠第一天 午餐晚餐都有粉丝请
沈浩的惠州缘
沈浩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求助信件。 照片由本人提供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丘淑倩
“寻人是个艰难的过程,但我在这条路上并不孤单寂寞。”沈浩说,如今全国已有1万多名志愿者加入寻人队伍,他每到一个城市都能找到朋友。他第一次到来的惠州,沈浩也有朋友和“粉丝”。
保持网络联系11年的“妹妹”
沈浩的朋友是一个认识了11年的网友。这位网友姓黄,是市区某小学的一位老师。11年前,黄女士刚出来工作,从杂志上看到沈浩寻人的经历后,就委托沈浩帮忙寻找网恋的男友。有着多年寻人经验的沈浩一眼看穿这个网络男友不靠谱。于是他想出一条缓兵之计,得知黄女士每月1000多元工资后,沈浩开出了3000元的寻人价格。黄女士答应了,但表示需要时间筹钱。在黄女士筹钱的过程中,沈浩开始通过网络聊天开导黄女士。“什么都聊,就是不聊那个男网友。”沈浩说,两三个月过去了,黄女士在他的开导下也认识到了自己错误,而沈浩和黄女士也因此成立无话不谈的朋友。
过去的11年,他们一直保持联系,但从未见面。“她叫我哥哥,我把她当妹妹。”沈浩说,到惠州的第一顿午饭,就是黄女士请他吃的。“认识11年,有困难我会问他,他也经常开导我,帮助我。”黄女士说,她经常将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都告诉沈浩,沈浩早已成为了她心中的知心哥哥。
向往公益的粉丝“王老四”
沈浩的午饭是“妹妹”请的,晚饭则是和“粉丝”一起吃的。3月13日,沈浩来到惠州后,发了几条微博。当日下午,沈浩的QQ里就有一位“王老四”的网友发来信息,称沈浩为偶像并说要请他吃晚饭。虽然一时想不起“王老四”是谁,但沈浩答应了他的邀请。“应该也是做公益的,多认识一个朋友,对我在惠州寻人有好处。”
“王老四”的真名王龙举,目前在仲恺高新区陈江工作。王龙举一直向往公益事业,时常会去做义工和无偿献血。3年前王龙举看到了沈浩寻人网站,很快他便加了沈浩的QQ,两人不时通过网络聊天。“仰慕他,敬佩他”。王龙举说,他很高兴能见到沈浩,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一颗公益之心。“和沈浩交谈以后感触很深,以后会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