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被拐,嫁给现在丈夫,估计是湘西或贵州人
渴望寻亲的聋哑女子。
⊙实习生 何建梅 陈卓
本报记者 熊俊松
本报讯 “一40岁聋哑女寻亲,1993年被拐,现居住在怀化市溆浦县,被人拐走时,留着一米三左右的长辫子,可能是湘西或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 昨日上午,一条寻亲微博进入许多贵州人的视线。
微博发出后,@贵州省公安厅@微博贵州等上千网友纷纷转发帮忙寻亲,微博的发布者是中国寻人第一人沈浩,他称,19日晚湖南的一个志愿者发来请求,想帮这位不知道姓名的聋哑女寻亲,自己核实后先是将信息发布到寻人网和微博,当看到被拐女可能是贵州人后,就@了很多贵州和湖南的网友,希望贵州的网友能参与进来,帮助这名聋哑女尽早寻找到家人。没想到贵州网友很给力,一个上午的时间,居然转发超过了千条。
随后,记者通过沈浩找到志愿者周小姐,周告诉记者,自己是怀化市溆浦县人,6月初,和朋友在溆浦县城遇到一个40多岁的男人要帮自己的妻子找家人,可是男子的妻子是聋哑人,不识字。男子称,自己叫贺达坤,溆浦县中都乡沙溪村人,10多年前与被拐来的妻子结婚,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妻子的具体信息。结婚办户口时,妻子的姓名等信息全是编的。婚后,家人对妻子也很好,但是时不时的发现妻子一个人悄悄在哭。后来得知她是在想家人,就决定一边打工,一边带着她到处寻亲。可是找了好几年还是没有结果,只有每天看着妻子以泪洗面。
看到男子如此热心,大家很感动,决定找当地聋哑学校的老师帮忙与贺先生妻子沟通。沟通中聋哑女“告诉”大家,她大约1993年被拐,那是第一次走出家乡的小山村,大约十几岁。离家时,聋哑女留有一米三左右的长辫子,十分漂亮。她先是被卖到怀化市溆浦县的一户人家,接着嫁给了现在的老公,生育有一对儿女,老公和家人对她很好。
但是聋哑女对于家乡和亲人的回忆相当模糊,她告诉志愿者请来的聋哑学校老师:“我家在一个很高的山村上,山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大松树,下山后要坐一元钱的船(估计是1993年的价),再乘很远的车才能到县城,家有父母、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乡的女人缠很长的头巾,穿斜开襟布衣衫,钉布扣子,着长裤,男女都常背着上大下小的背篓。家里有火塘,习惯在火塘里用一铁罐煮饭。小孩习惯放在一个摇篮里。”
志愿者周小姐称,根据聋哑女的描述,大家猜测她极有可能来自湘西或贵州一带的某个少数民族。周小姐希望贵州和湖南的乡亲更多介入,帮她早日找到家人,圆了聋哑女的回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