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下午5时为止,在过去的6天里,我们的寻子募捐箱已发出6000多副寻子扑克,平均每天发放1000多副。”昨天,大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田文涛告诉记者,很多游人不但投入一元硬币买一副寻子扑克,还直接捐款,多的当场捐200元。
旅游旺季临近了,大连的3家主要旅游景点相继摆上寻子募捐箱,有“中国扑克寻子第一人”之称的沈浩带着10万副寻子扑克,特意从老家安徽滁州赶来。按计划,这些扑克都要在辽宁各个城市的旅游景点利用寻子募捐箱发放。
寻子募捐箱、寻子扑克早在2月底就在大连人流密集的场所亮相了。本报曾在3月9日以 《百个募捐箱发布公益寻子广告》为题就此作了报道。“那会儿,这项公益活动刚刚起步。而现在,随着旅游旺季的临近,将活动进一步做大已恰逢其时。 ”田文涛说。
“五一”伊始,到大连旅游的人多了,旅游景点应该是发放寻子扑克的最佳场所。于是,从5月14日起,大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手沈浩在当地的森林动物园、老虎滩海洋公园、劳动公园相继摆上寻子募捐箱,发寻子扑克。
风尘仆仆赶来的沈浩,对大连寄托着希望:“大连是我走到的第110座城市。以前一直没有到大连来,是因为这座城市治安情况比较好,极少发生儿童被拐卖案件。而这次之所以首选大连,是因为在这座旅游城市,东北地区的游客比较集中,我想把大连作为一个寻子扑克的发放基地,让寻子信息由此辐射到整个东北地区。”
田文涛说,游人只要投一元硬币,就可以领到一副扑克,他们投放的这些钱,将全部用于残疾人公益事业和寻子家长的救急。
沈浩的寻子扑克目前已经有25个版本,共86万副,上面所印的寻子信息由340个增加到342个。据沈浩介绍,近3个月,通过寻子扑克他又收到几十条反馈信息,其中有两条信息已帮被拐的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但更多的信息仍在核实中,没有得到确认。
“寻子之事,真像大海捞针一样难!”沈浩分析说,绝大多数孩子失踪时尚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渐渐地长大,长相、身高等原有的信息都在改变,这就使寻找变得更难了。
“尽管这样难,但没有一个寻子的家长中途放弃。 ”沈浩说,得知他这次到大连发放寻子扑克,很多寻子家长都想赶过来,但都被他劝住了,原因是他不想让这些大多已一贫如洗的家庭花费更多的钱。
“每一个寻子家长经历的都是一个血泪故事。 ”沈浩随口讲出两个例子。家住广东省汕头市农村的郑进伟,在儿子郑楚泽失踪6年来,已花去50多万元,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山西农民王波1998年丢失了3岁的儿子王帅帅,13年来这个原本靠卖糖葫芦为生的壮汉在漫漫的寻子路上几度沦为乞丐。
现在,沈浩每天都能接到求助电话,少则一两个,多则四五个。尽管解救被拐儿童时下已为全社会所关注,但悲剧仍在接二连三地发生。
沈浩告诉记者,寻子扑克现在已分为3类,第一类是寻子,家长寻找失踪的孩子;第二类是寻家,是被拐的孩子长大后寻找亲生父母;第三类是寻亲,就是家属寻找失踪的成年人。这次正在发放的10万副寻子扑克,既有发布寻子信息的,也有发布寻家信息的。
“现在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多是父母找孩子,也有孩子找父母的,但两边的信息很难对接上。 ”沈浩说,不少被拐的孩子长大后得知自己的身世,私下里开始寻找亲生父母。之所以要私下里悄悄地找,是因为这些孩子都心地善良,不想让养父母因此事伤心。前不久,一位叫彭志华的被拐男孩请沈浩帮忙找亲生父母,一番寻找后,亲生父母没能找到,又得罪了养父母,彭志华为此懊悔不已。这次,一位姓辛的小伙子要寻找亲生父母,他把自己的寻家信息印在寻子扑克的“方片2”上,但他要求将头像打上马赛克,原因是不想让养父母看到后伤心。小辛今年23岁,约在四五岁时被拐卖,他至今只依稀记得家在农村,住的是瓦房,父亲是个矿工,母亲编竹筐,他是被一个熟人拐骗的。 “大多数寻家的孩子所能提供的信息,都像小辛记忆的一样模糊不清。”这种情况让沈浩十分焦急。
急中生智,沈浩决定在旅游旺季到来之时,在各个旅游景点发放寻子扑克,以使寻子扑克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能被带到更远的地方。他的想法与大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不谋而合,也就有了这个合作。
此事在大连引发社会各方的关注,一些普通市民和在校大学生自发赶来当志愿者,一家企业还无偿提供用车和有关经费。但此间也遇到了难题。田文涛说,就摆寻子募捐箱之事,他们先后联系了6家旅游景点,但费尽口舌只有3家应允,其余的旅游景点不配合。
田文涛说,此次拿出的10万副寻子扑克,打算在省内各市的主要旅游景点陆续发放,现在有关人员已开始与这些景点接洽,寻求支持和帮助。
游人只要投一元钱硬币,就可以得到一副印有失踪儿童信息的寻子扑克。这笔钱将用于残疾人公益事业和寻子家庭的救急。□本报记者/赵乃林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