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服务热线:13955003997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站长信箱
图文寻人启事 寻子扑克万里行 文字寻人信息 视频 站长微博
一副牌上有27个走失的孩子
一副扑克牌,27个走失的孩子,安徽人沈浩做成了一副“寻子扑克”。今天沈浩将在南京散发他的“寻子扑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沈浩表示,寻子的工作他将坚持到“做不动为止”。 2001年,沈浩在《扬子晚报》上看到三位湖北女孩子离家出走千里会网友,家人焦急寻找的消息,这个消息让他成为了一名“职业”的“寻亲”人。受美军通缉萨达姆的“扑克牌通缉令”的启发,沈浩决定印制一副“寻子扑克”。把全国各地丢失的孩子印在扑克上,寄望于扑克的传播得到这些孩子的线索。 要想上这副扑克,寻亲的家庭必须付出600元给沈浩。当很多家长得知这一点后,纷纷拂袖而去:为了找到线索,这些家长无一不被骗取过大量的钱财。因此4个多月后,辗转了13省的沈浩只搜集到了27个走失孩子的资料。于是这27个孩子就成了第一副“寻子扑克”的内容。今年8月1日,浙江宁波一家扑克牌生产厂家免费为其印制了一万副寻子扑克牌。此后,他在全国各地发放这些扑克牌。他昨天表示,已经将扑克全部发放完毕。现在手上还有三四百副,是留给志愿者的。 沈浩目前正在征集一些新的失踪儿童的资料,着手为第二副扑克牌做准备。 当然,没有一个家庭会希望自己的孩子登上这副“寻子扑克”。而家住南京栖霞区的李敏直到今天还在问自己:为什么这个谁都不想中的“奖”找上了自己?李敏只有2岁的儿子李宗宇,在今年5月13日突然失踪。看到曾经活泼可爱的孩子如今却成了扑克上的“方块8”,李敏欲哭无泪。 为寻找儿子,李敏和丈夫已经花去了半年的工资。面对沈浩的扑克,李敏没有过多怀疑什么。“几千块都下去了,也被骗过,这600元能算什么。”李敏说,她对“寻子扑克”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希望多一丝是一丝。我现在就希望沈浩能把牌赶紧发出去,发到火车站,发到人多的地方,也许哪天老天就开眼了呢。”沈浩和他的寻子网,一度给李敏夫妇带来极大的希望,有人曾从网上匿名提供信息给沈浩,称李宗宇有可能被安徽淮北的一家人收养,并且提供了该人的联系电话。沈浩把这个重要线索通知李敏的同时,也同时通知了南京的几家媒体。结果,媒体把这个线索泄漏了,等公安机关赶到安徽,线索牵涉到的人全部找不到了。 沈浩急于得到媒体的支持,说明了寻子工作的艰难。在全国范围内,有大大小小的“寻子联盟”,这些联盟里的家长们彼此安慰,互通信息。“公安局要失踪24小时才立案,政府也不能支持我们,我们只有寄希望于媒体。”广西寻子联盟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这样说。 但阻力不仅来自这里。记者了解到,很多寻子线索的中断,是因为观念。很多走失的孩子都被卖入了农村,成为无子女家庭的“后嗣”。“在偏远的村子里,一对没有生育的夫妇买进了一个孩子,全村人都会为他们高兴,谁还会去告发?”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征求李敏的意见,是否要公布她的电话号码,但同时记者也善意提醒,电话公布出来后,难免会有虚假信息和骚扰电话。“没关系,只要小宇能回来,多接几个垃圾电话又有什么关系”,李敏回答得很干脆:“我的号码是(025)81959783。”(记者 朱昕磊 李军) -------------------------------------------------------------------------------- 扬子晚报2006年10月31日 防孩走失警方支招 本报《寻人做成扑克散发》一文昨日刊出后,读者反应热烈,不少读者来电对李敏夫妇表示慰问和支持,还有一些读者就如何预防小孩失踪提出咨询。 据悉,一部描述失子、寻子的电视剧《孩子你在哪里》从昨天开始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播出,播出过程中,电视台还将插播我省走散失踪孩子的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提供人,正是本报采访过的寻子扑克推广人沈浩。 对于失踪儿童的预防和寻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和江苏警方联合给出建议。预防孩子失踪,首先要邻里守望,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认识家门,要教给孩子一些防拐常识。一句“对不起,我不知道”,是礼貌保护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孩子一旦失踪或被拐,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到各个广播站以及超市等公共场所播报寻人启事。第二步是运用“十人四追法”。具体是,发现孩子丢失的第一时间里,找十个人分成四个方向,每组两人分别追赶;另外一人守候在家中,接受各种反馈信息或等待孩子有可能打来的电话;最后一人是对孩子外貌比较清楚的直系家属,直奔火车站或长途车站堵截人贩子,因为很有可能这时人贩子已经准备带着孩子离开。第三步才是报警。因为警方要到24小时后才可能立案,而孩子刚刚丢失的一段时间往往最珍贵,所以立案前,应想尽一切方式进行自救。报案后,家长要配合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救助工作,不放弃任何希望,有了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一定要双方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