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寻人第一人”之称的安徽人沈浩昨在蓉发放新版寻亲扑克,由“亲寻子”升级成“子寻亲”
以往,寻亲扑克多是被拐儿童家庭寻找子女。而那些被拐离家的孩子们,在一二十年的背井离乡后,怀着一颗寻找亲生父母的赤子之心,渴望找到有着同一血脉的亲人。
昨日,有着“中国寻人第一人”的安徽人沈浩,就带着这些长大后孩子们的诉求,带着1200副“升级版”的“孩子寻爹妈”扑克,来到成都八宝街发放,希望通过这一张张红黑色纸片的手手相传,让更多破裂的亲情得以重圆。
这是沈浩制作的第20个版本的扑克,也是最特殊的一副扑克。它不是以往熟悉的父母找儿女,而是一段段儿女对父母和家乡的记忆碎片,也许模糊,却弥足珍贵。
昨日上午10时,八宝社区广场上,成都义工联的志愿者们帮着沈浩,将一副副扑克牌发放到过往市民的手中。一副54张的扑克牌,大小王是寻人活动的简短介绍和寻人信息的征集,其余52张中,有14张是家庭寻找失踪亲人的,38张则是被拐儿童成年后寻找父母的信息。
在38张寻爹妈的牌上,都印着寻亲者自己的出生年月、被拐时间、儿时生活环境、父母、亲人和家乡的部分回忆,还有一些目前生活状况的描述。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17岁,绝大多数都是80后。寻亲范围很广,涉及广西、辽宁、河北、内蒙等省或自治区,其中有21人的寻找方向是西南4省市,这些人就是沈浩此次西南之行的重点关注对象,“刚从重庆过来,要在成都呆上几天,下一站是贵阳。”
据沈浩介绍,每当有一个家庭寻亲成功,沈浩就要更新寻亲扑克,加入新获得的失踪人员信息。而寻亲成功,再通过媒体报道,寻亲扑克逐渐知名。
于是,又有年轻人联系上沈浩,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这种儿时被拐、现已长大成人的寻亲者,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特别是去年以来,这样的求助电话和信息不断增多,促使沈浩对寻亲扑克再次升级———除保留少数父母寻找被拐子女的信息外,大幅增加被拐儿童寻找亲生父母的信息,便有了昨日在成都发放的这一新版“子寻亲”扑克。沈浩说,这已是寻子扑克的第20个版本了,将在成都免费发放1200副。
至于少数扑克牌上,寻亲者没有照片的疑问,沈浩解释道,这些寻亲者现在都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不便于大张旗鼓地公开寻找亲爹妈,害怕给现在的生活带来困扰,要求隐去真实相貌。
本报记者 张玮 蓝岚 实习生 熊博
摄影 陶轲 报料人:张先生 线索费:80元
【扑克上的寻亲故事】
或是稚气孩童的旧照、或是成年时期的近照,每张扑克牌上,都有一个不堪孤独的灵魂。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两个寻亲漩涡中的家庭。
寻亲“黑桃8”
15年寻亲 我要回到亲爹妈身边
徐课亮已经是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谈及寻找亲生父母时,他叹了一口气:“15年了,我每年都要往四川德阳、绵阳一带跑一趟,光路费、食宿费的开销就有4万多,这对我这种打工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我不后悔,我会坚持找下去,我一定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徐课亮记得,自己出生在1979年前后,在3岁那年的农历正月,被人从绵阳拐卖到了山东,“我小时候就模糊地记得,我不是这个地方的人,”徐课亮回忆道:“小时候从老家戴过来的帽子,和其他小孩的帽子不一样,口音也是后来才变过来的。”1995年决定前往四川寻找亲生父母后,徐课亮和养父母彻底闹僵。于是他离开养父母家,前往东营市打工。
2008年,徐课亮加入寻亲扑克,成为“黑桃8”。
寻亲“黑桃7”:养父母支持我寻亲
这副扑克上的黑桃7,是27岁的小伙子王清顺。他在浙江杭州开店卖电动车。他记得自己是在5岁那年初夏被人拐走的。他估计自己老家在四川或贵州,家在某个山村,有条长长的河,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有黄黄的细沙、绿绿的树木、村子后则是连绵的山脉。
王清顺说,认识沈浩是在2001年,当时正读高中的王清顺,在沈浩刚建成的寻亲网站上开始了第一次聊天。随后,沈浩每到一处展开寻亲活动,都会帮王清顺找亲人。对沈浩的付出,王清顺除了感动,还有感激。
与很多寻找亲生父母的孩子不同,王清顺并没有向养父母隐瞒,也取得了二老的同意,“他们都知道我在找亲生父母,也都支持,说血脉无法割断。”在记忆中,生父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从事公安工作,而生母个子较矮,家中还有哥哥姐姐及小妹。
离家22年后,王清顺的寻亲更多的是心理慰藉,他想知道,亲生父母现在何处,生活如何。王清顺相信,早已成年的哥哥、姐姐和妹妹,正和父母共享天伦,“我不会回家,我丢不下现在的爸妈……”
【扑克寻亲创始人】
沈浩———中国寻人第一人
42岁的沈浩,头发已些许花白,不厌其烦地向媒体一遍又一遍地讲述每一个寻亲者的故事。
2001年1月,沈浩辞去工作,开通了寻人启事网,迈出了“中国寻人第一人”的漫漫长路。2006年,他开始利用扑克来寻找失踪儿童,同年8月,他的第一副寻人扑克问世。
沈浩介绍,4年里,他印制了约65万副寻亲扑克,到全国96个城市免费发放,有31个家庭通过寻亲扑克,成功找到了失散和被拐的亲人。